找到相关内容62篇,用时7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长乐历代高僧简介

    花灯何寂寞?曰:“热闹必须苏杭,请同居士一玩。生斥其诞,令静对合眼,顷刻间如梦,遍阅西湖诸名胜,彩灯荧煌。从此敬信之。嘉靖间自焚。是日有乡人自郡归,至北岭,遇善缘,以锡杖挑僧鞋一只,因曰:“烦...前身),便可开言,返家又哑,遂落发寺中。出家后师事马祖道一在南康(今江西省赣县),一日,随侍马祖路行次,闻野鸭声,马祖曰:“适来声音什么处去?师曰:“飞过去。马祖回头将师鼻便捣,师痛作声。马祖曰: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74387357.html
  • “杂阿含经研习:佛为迦旃延说正见

    用灭谛说明它“非有,不若后起的纯作玄理的说明。“有的生起是因为“取诸境界(执为实有),亦就是十二支缘起中“有“取,“取“生……循此可向上追寻“取因以“爱;“爱又因以“受;“受又因以“触等等。例如经中常说:“无明灭则慧解脱;爱尽离欲则心解脱。所以说“杂阿含经对正见的演释,是指示实践修行的方法。  中道正见最早见于“杂阿含经。“大智度论卷四十三:  “常是...

    罗无虚讲 蔡惠明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2963779.html
  • 禅宗的开悟

    谛是从流转上看十二缘起,灭道二谛是从还灭上看十二因缘,总括起来就是“染净因果。苦集为染,灭道为净,染净因果可以说概括了佛法的全体内容。人生的过去、现在、未来就这样迁流不息如环无端,产生困果报的轮回...的酬报不虚,由六凡位逐渐修证而得四圣位的解脱之果,才是正确的出路。   “十二缘起是佛法说明人生流转缘起的基本公式。前世因,今世果;今世因,后世果,“无明“行,“行“识……直到“生“...

    贾题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3142426.html
  • 因果论的理论重点:四

    缘生,故一切法不离“因果。   因果论的理论重点是四说。佛教各派对于的解释颇不一致,部派佛教时期说一切有部有见于南方的《法聚论》讲二十四,北方的《舍利弗毗昙》讲十,理论纷繁,于是加以简化,只列举南北两论中的前四种:因缘、等无间、所缘缘、增上缘、合之为“四。并突出因缘为四中的重点,认为因缘是其中起主要作用的,可视为因中之因。四后被小乘和大乘认为是一切有造作事物所借以生起的四类...

    守 真

    |因果|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1846276234.html
  • 因果论的理论重点:四

    “四说   印光大师开示:“如未成正觉,众生堕三途,皆不出因果之外。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前因后果,绝对没有突然无因而生的果,也没有突然无果而灭的因,有因必有果,有果必有因,这种自然规律是非常科学...,故一切法不离“因果。  因果论的理论重点是四说。佛教各派对于的解释颇不一致,部派佛教时期说一切有部有见于南方的《法聚论》讲二十四,北方的《舍利弗毗昙》讲十,理论纷繁,于是加以简化,只列举...

    守 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1643755.html
  • “四

    ,故一切法不离“因果。   因果论的理论重点是四说。佛教各派对于的解释颇不一致,部派佛教时期说一切有部有见于南方的《法聚论》讲二十四,北方的《舍利弗毗昙》讲十,理论纷繁,于是加以简化,只列举南北两论中的前四种:因缘、等无间、所缘缘、增上缘、合之为“四。并突出因缘为四中的重点,认为因缘是其中起主要作用的,可视为因中之因。四后被小乘和大乘认为是一切有造作事物所借以生起的四类条件...

    守 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1246231.html
  • 《易经》“佛经化的一个实例

    魂,资性灭情而成魄。[1](第284页下—第285页上)在真可看来,“鬼神的实质乃是“魂魄,而人之“魂魄则是缘人的“性情而有,其中“魂“性,“魄“情。因为“性和“情乃是“心的两个方面(关于这一点,下文有详说),故“魂魄“性情而有即是“心而有;又因为“鬼神实质上是人之“魂魄’,故由“魂魄“心而有可知“鬼神亦缘“心而有,此即真可所说的“鬼神“本乎有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1751026.html
  • 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

    磁场不同,就会互相排斥,那就无法相处。这些都是相同的道理。   缘分就是缘分,不要任何解释,也不需要任何理由。人的缘分也是一种因果关系,在佛法里就有“三世因果。人生的缘分不论是恶、善缘、情缘、顺缘、...: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。既然要散,又何必聚?是一种存在,是一个过程,“有缘即住无缘去,一任清风送白云。人生有所求,求而得之,我之所喜;求而不得,我亦无忧。若如此,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?苦乐...

    释宏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2954152.html
  • 唯识哲学对对像世界的说明

    阿赖耶识中污染的种子,最后会达致无漏智慧所现的清净佛境。所以在“唯识学说中,其探究我们内在心识所的“对像世界的目的,主要是扭转一般人错误的看法,以为在外在世界能找到离苦解脱的方法,接着要引导他们“由...重要性   陈那菩萨在《观所缘缘论》中,为心识所认知的对象下了两个定义:(一)“所--有形相,能令心识缘此生起相似的境相;(二)“--有实体,能在经验中呈现时空相。他下这两个定义的目的,是要...

    潘爱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3154610.html
  • 陈那“自证理论探析——兼论《成唯识论》及窥基《成唯识论述记》的观点(2)

    ),即和“五识同所缘境的情形。而西明(指西明寺的圆测,613~696)则提出在“五俱意识中只有“率尔、“染净、“等流三心和“五识同俱所缘境,“寻求、“决定 则只过去“比量之心,不与...意识(案:指“五俱意识),能引第二、“寻求意识(案:指“第六意识)生。即以前念自类“意识(案:指“五俱意识)为“无间(案:又作“开导依),何假“五识?若前一念独起“五识,后方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3061642.html